小儿血管-骨肥大综合征
疾病首页
找对医院
找对医生
康复养生
疾病详情
相关药品
疾病首页
患者咨询
找对医院
找对医生
康复养生
疾病详情
相关药品
登录
注册
小儿血管-骨肥大综合征
概述:血管-骨肥大综合征(angio-osteohypertrophic syndrome)又称Klippel- Trénaunay综合征、Parkes-Weber综合征、Weber综合征,肥大性血管扩张症、血管扩张性肥大症、骨肥大症、痣-静脉曲张骨肥大、血管-骨质增生症、皮肤脊髓
血管瘤
等。本病征以
血管瘤
并骨及软组织肥大为特征。
流行病学
流行病学:本病征1900年首先由Kippel和Trenaunay报道,1907年Weber又做了详细描述。本病征可见于任何年龄。
病因
病因:本病征病因不明。
发病机制
发病机制:为不同表现型不规则显性遗传,在近亲结婚的患者中见有隐性遗传。其发病起源于脊髓、交感神经、血管运动神经和胚胎发育异常等多种假说,但均未被最后证实。
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多数病例在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发病。男多于女。骨及软组织肥大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肢体致肢体肥大,常非同侧性。可伴内脏肥大、并指(趾)、
脊柱裂
和皮肤色素沉着,眼部表现有单侧先天性青光眼、眼球内陷、结膜毛细血管扩张、虹膜缺损、视网膜静脉曲张及脉络膜血管瘤等。
心血管损害:出生时即可在面、四肢、脑和脑膜等部位出现斑块状或海绵状血管瘤。此外,还可有先天性静脉曲张、淋巴管瘤,或上述情况的任何联合。
并发症
并发症:在
血管瘤
受累区域常有严重水肿、静脉炎、
血栓形成
和溃疡。直肠及结肠常有多发性静脉石。常伴动、静脉瘘,且有因动、静脉分流引起
充血性心力衰竭
的报道。
实验室检查
实验室检查:外周血象检查有时可有贫血,
红细胞计数
和
血红蛋白
量的减少。
其他辅助检查
其他辅助检查:应做X线、B超、心电图、CT和MRI等检查。
1.X线检查 可见患侧骨组织增长和增粗,腹部平片可显示直肠及左半结肠有多发性静脉石等改变。
2.B超检查 胎儿超声检查可了解有代表血管瘤的无回声区。
诊断
诊断:根据血管病变并骨及软组织肥大的特征,辅以X线检查,可见患侧骨组织增长和增粗,腹部平片可显示直肠及左半结肠有多发性静脉石等改变。近年来开展超声检查了解胎儿有无代表
血管瘤
的无回声区而做出产前诊断。
鉴别诊断
鉴别诊断:本病征须与Sturge-Weber综合征(皮肤软脑膜
血管瘤
病)相鉴别,后者的血管病损多局限于脑、软脑膜和面部,少累及四肢,其肢体肥大多为单侧性,少累及对侧,可资鉴别。
治疗
治疗:本病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,仅为对证处理。对于小面积的血管瘤可采用电灼、冰冻疗法、放射治疗或激光治疗。当有动、静脉瘘时伴有肢体坏死或心衰等可行截肢术。
预后
预后:本病征预后较差。
预防
预防:尚无系统预防措施,应重视遗传性疾病的防治工作,产前做出诊断者应终止妊娠。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目录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